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人口抚养比计算的“人口红利”或许会在未来十年消失,但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的相对优势将会长期存在。

从台湾和韩国的经验看,人工成本提高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和人均GDP提高的过程。1975年台湾和韩国的人工成本大约是当时美国的5%,人均GDP约在2000美元左右。到2004年时,这两个地区人均GDP都提高到了15000美元左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台湾的人工成本上升到了美国同期的25%,韩国为美国的近50%。

由于台湾侧重发展中小企业,韩国却走了发展特大型企业的道路,再加上韩国工会的强大力量,使韩国的人工成本上升远快于台湾。

人工成本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只有百姓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够激励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平均水平来看,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和韩国1975年时的情形大致相若。2007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略高于2000美元,制造业平均人工成本同样约为美国目前的5%。借鉴台湾和韩国的经验,或许我们可以推测未来大陆制造业人工成本的趋势。

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即使到2037年,中国大陆人均GDP水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仍然只能维持在台湾和韩国目前的水平。

其次,从人工成本上升所需的时间来看,中国大陆的主要优势是“大国优势”,人口规模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台湾和韩国历时30年,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仍然只及美国同期的25%-50%,考虑到“大国”国情,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劳动力市场磨擦较大,30年后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相对美国的比例可能会更低。

中国人工成本比较优势将会长期存在,并不排除人工成本在未来会逐步上升。只要人工成本上升的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相当,或者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人工成本就不应该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

对于在低人工成本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而言,原有的增长模式可能会遭遇巨大挑战。过去几年,一些企业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劳动力使用效率等方式成功化解了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将仍然是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途径,否则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只有在竞争中获得了市场议价权,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化解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可以缓解近期内人工成本上升的势头,为企业赢得转型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中国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入手,使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制度改革结合工资上涨以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让更多的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话题:



0

推荐

沈明高

沈明高

5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