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财经》研究部10月13日推出的第八期《财经·宏观周报》中,《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由于存在众多的内外不确定性,目前货币政策单兵突进的方式不足于应对国内外经济放慢的严峻形势,中国还需要一个配套的积极财政政策。

降息效果将受“惜贷”限制

10月8日,伴随着全球六大央行同时降息的重大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并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个月之内的两次“双降”充分显示货币政策已经放松。

沈明高认为,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央行货币政策转变的关键。从外部因素来看,欧美经济明年出现负增长的概率在上升,中国出口减速的趋势短期之内很难扭转。而从内部来看,通胀压力的缓解,为放松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

但是,中国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国内市场的一大变化是,政策性信用紧张逐渐被市场信用紧张所取代。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信用紧张主要是由央行严格的“窗口指导”所致,但今年下半年出现的一些信用紧张则完全是市场的一个自然反应,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机构的惜贷倾向明显。

多重因素影响货币政策放松

当然,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首先,主要工业国家的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减息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最近一次美联储减息之后,联邦基准利率已经降至1.5%,继续减息的结果可能造成零利率。这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流入中国的外资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地阻止外资流入,国内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通胀反弹。

其次,今年中国央行的两次减息中,都体现了不对称的特点,顾忌银行利润增长的压力,央行减息的步伐有可能放慢。最近的一次减息虽然存贷款利率同步下调27个基点,但作为对存款负利率的补偿,政府取消了现有5%的利息税,对储户而言,存款利率实际只下调了6个基点。考虑到刺激消费的需要,若未来央行继续采取不对称减息,无疑将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第三,目前市场信用紧张主要还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层面,大中型企业仍然面临较为宽松的流动性条件,减息可能会鼓励大中型企业增加投资。在外需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可能进一步恶化。

需要积极财政政策配套

由于存在众多的内外不确定性,现在较难准确预测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率,沈明高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货币政策单兵突进的方式显然对减缓经济下滑的作用有限,一个配套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是未来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增强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很可能成为决策者关注的重点。美国7000亿美元的巨额救市计划,包括了减税等刺激经济的政策内容。如果中国也要出台类似的救市计划,则有针对性地刺激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应该是该计划的优先内容。“对中国来说,救经济才能救市。”沈明高说。(《财经》供本刊特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狡兔有三窟投资要分散

在香港,一些投资雷曼迷你债券的市民损失惨重,纷纷要求相关银行承担责任。社会舆论多把焦点放在政治方面,完全忽略了要从事件中汲取教训。而信诚证券资产管理部联席董事涂国彬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

涂国彬指出,最关键是分散投资。以往跟大家说分散投资,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不少所谓投资分析都是鼓励大家与分散投资的想法背道而驰,集中火力在一两只主力心水证券上。这是绝对危险的做法,因为大家面对的金融市场不是纸上买卖般简单,而是真金白银,涉及人的情绪,而且世事不断变化,试问有谁真的可以完全肯定自己所知的?正因为无法完全确定未来,也无法绝对肯定本身的信息无误,才有必要尽量分散投资,把出事时损失的程度降低。狡兔也得有三窟才可安心,身为人又怎可以忽略这个重要问题呢?

在这次迷债事件上,大家集中了注意力在衍生工具的复杂性,或银行的销售手法,或政府是否监管不力,但即使上述问题全部存在,只要投资者买入这类投资产品的金额占身家比例很少,便可把真正出现危机时的损失降低。问题是,投资者既然投资如此不熟悉产品,为什么可以把财富的相当大比例放进去?抱着一试的心态,在日新月异的市场,是无可厚非的,但应该小注。若是把大量钱财押进去,怎样也得熟悉才做。小市民对这些投资银行完全无知,为什么肯把身家大部分押下去?不是一句给人误导便可以说得通的。

过去的最终会过去。面对将来,投资者应当更小心,除非认识清楚,否则最多只限于小注,这才是管理辛苦血汗钱之道。当然,大家会说,知道危险你会避,会小注,例如正常人不会把全副身家买窝轮或期权,但现在这些金融工具不易懂,不知道有多危险。对,既然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投资者,没有相关知识,则要坦然面对无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分散投资,减低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的风险。

房地产业的“狼”并没有来

中国住房价格在下降,政府该不该出手救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昨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国房市不会导致像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政府救市反而可能带来危险后果。

党国英指出,中国的房市状况,有比美国糟糕的一面,也有比美国宽松的一面。糟糕的一面是,有一些借款购房者是投机者,如果房价下跌到一定水平,他们将“断供”;宽松的一面是,满足消费性需求的购房者和为了财产保值的购房者“断供”的可能性很小。后者为主,决定了中国房市不会导致像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如果房价(特别是二手房价)1年内的下降率不超过购房首付比率,且后续下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里,中国不会因为房价问题产生金融危机。遭受损失的是一些房产企业,特别是拿高价地的房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如果来自银行,自然银行要受拖累,但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大局。

最近一些日子,有人不断在房地产领域呼喊“狼来了”,意在要求政府出手救市。实际情况是“狼”并没有来。按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北京的房价,同比仍增长11.7%,环比则没有增长。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同比上升5.3%。深圳房价同比降幅也不过4.1%,那还是因为深圳房价过去涨得太离谱。

如果现在政府出手“挽救”房市,不让房子降价,反倒很危险;如果还助长房子继续涨价,危险会更大。党国英提出:一是不能允许房价在短期内继续上升,已经出台的限制性政策不要轻易改变;二是要注意调控住房供应量,城市政府供应“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不宜提速过猛,重点是保障城市贫民的“廉租房”。现在各地有了一种苗头,在高房价的背景下,有各类政府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想办法恢复福利住房。还有的地方政府把房地产看成“印钞机”,用地方优惠措施大力推动其发展。这种势头蔓延开来,恐怕会严重伤害我国的房地产业。过去的房改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走市场化改革的道路是对的,倒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

房市不止跌股市难转牛

美国电子海湾网上近日成交了一笔房产:一栋被遗弃的房子拍卖1.75美元!房地产市场会“熊”到什么样子?国内人士多半没有概念,原因有三:其一,若从银行开办按揭贷款业务起算,中国房市刚刚超过10年,所以还没有真正经历过熊市;其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银行按揭贷款制度和美国不同,抵押房产的贷款人除了抵押房产之外还有联带责任,所以房价跌了也不能就一走了之;其三,亚洲文化中有谨慎负债和量入为出的价值观,即使是在美国,亚裔房主把房子丢给银行一走了之的情况也不多见。

本次金融海啸的源头是房地产价格下跌,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银行屋”,也就是银行拍卖的房子。美国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房产熊市至少还有一年,预计平均值可能继续下跌10%左右,所以当前的金融危机还会加深。道琼斯指数近日大幅下挫,从年初到8月底,跌幅不到20%,而9月至今才一个多月,从11300点的牛熊分界线下跌到10月10日盘中低点7882点,跌幅超过了30%,使本轮道指下跌达到负44%。正是在此期间,银行倒闭升级,许多“银行屋”上市了,由此可见:“银行屋”成批上市是美国房产熊市的重要指标,房市和股市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指出,中国的房市和美国不同,由于房贷在中国银行贷款中的占比较低,贷款人有联带经济责任,几乎不会有“银行屋”的成批上市。中国的房产熊市主要看房地产公司贷款,因为房地产公司的授信额度远远高于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但是还应该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较强,不仅居民拥有的投资性房产多,房地产公司的投资性资产比例也很高。房市和股市都具有大众投资品的共性,从整体趋势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是先后不同,程度不同。美国房市下跌先于股市,中国房市下跌后于股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房市不止跌企稳,股市也很难由熊市转为牛市。

救市来得太晚做得不够

美国总统布什上星期五向美国和世界表示,“救助是有效的”,针对华尔街的7000亿美元一揽子救助计划,将恢复市场秩序。“我们是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国家,掌握有一系列的工具,我们正在积极的使用这些工具。”布什说。

市场似乎并没有信心。截止到上周五,从东京到纽约,市场平均下跌了7%。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华尔街的股市下跌了30%,相比去年这个时候,它们下降了几乎50%。这是由于盲目恐慌和从众心理所导致的,当然,这可以视为,美国做的不够多。美国是危机的根源和核心。

在上世纪30年代华尔街危机时,由于没有采取严厉的补救措施,大萧条无可挽回地发生了,并持续了十年。这一次,至少美国政府愿意直接参与拯救银行和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过错买单。不过,美国政府在面对这场危机时依然行动太少、太晚了。如果3个月前政府作出救助将会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两个星期内救助,将挽救目前的局面。

不过,现在美国政府不仅愿意挽救失败的银行,他们同时也理解,当税收收入开始下降时,平衡预算和削减开支是最糟糕的事情。经济增长时大量增加赤字,是财政上的愚蠢之举,然而赤字财政是治疗经济萎缩的最好药方。

与大崩溃时期的另一个不同是国际间金融、经济合作,而大崩溃时期紧张的民族仇恨导致了19世纪30年代以邻为壑政策和货币贬值(国际贸易在1929年到1939间减半)。

我们不是重走大萧条的老路,但是每天都要面对贷款冻结、价格崩溃和信心丢失的情况。我们将花费一个多月痛苦的日子走出全球金融恐慌的谷底。此时此刻,拖延时间将带来昂贵的代价。

如果美国仍然犹豫不决,我们很有可能迎来20世纪70年以来最糟糕的大萧条。虽然并非像美国20世纪30年代时失业率达25%那样糟糕,但很有可能两、三年间都有10%的人失业。前景太黯淡了。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唯一出路

中国要如何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下滑的命运?药方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将其纳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仅靠双率下调的货币政策等手段估计作用有限。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指出,中国正处于过剩经济的时期,而将过剩经济调动起来的唯一出路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依靠由此催生的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他建议政府通过发行城市建设公债来带动其它社会投资。“过剩经济时期是没有人愿意投资的……中国过去是把次贷危机看的太轻,而把通货膨胀看的太重,并采取紧缩政策,这是一个重大政策失误,结果可能让小感冒转成肺炎.现在需要尽快扭转政策调控的思路”。

这位早在今年3月就提醒中国应警惕经济下滑风险的专家认为,通过调降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难以遏制中国经济下滑。而中国要摆脱金融危机泥潭,只有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由此催生出庞大内需和投资,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中,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作用占比分别约为39%、37%、24%,其中消费对GDP的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王建分析指出,中国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然城镇化率只有40%左右,明显偏低。应进一步将城镇人口由目前的4亿左右增至约8亿左右,使城镇化率提高到60%。而这不仅要从战略高度规划,更需要相应配套政策,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变化,财政政策扶持等。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契机。

王建认为,自2003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增长高潮,到去年6月已达到繁荣的顶点,6月以后开始逐步下滑,中国经济应防冷而不是防过热。中国投资和出口明年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并将影响到消费,届时中国经济增长会有“很大麻烦”。

话题:



0

推荐

沈明高

沈明高

50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